任正晓副局长在部分省区市国有粮食企业
经营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12月09日 【字号: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 任正晓同志在部分省区市国有粮食企业
  经营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12月5日)

同志们:

  今年以来,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做好扭亏增盈工作,国有粮食企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这次部分省区市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座谈会,是在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总结交流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以强化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当前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和今后的工作重点讲几点意见:

  一、今年以来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情况

  2008年,各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一手抓改革,一手促发展,利用自身优势,多方式、多渠道开展粮食购销,继续发挥粮食收购主渠道作用。尤其是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湖北等省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最低收购价入市收购,既有效地稳定了市场粮价,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又掌握了商品粮源,增加了政策性补贴收入。据粮食部门统计,1-10月国有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粮食2404.56亿斤(贸易粮,下同),其中小麦收购量占到全社会收购量的75.09%,稻谷收购量占到全社会收购量的59.62%;销售粮食2558.18亿斤,实现销售收入2486.63亿元,为企业减亏增盈奠定了基础。2008年1-10月,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亏损1.61亿元,同比减亏12.54亿元。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广西、陕西、青海、新疆等1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现了盈利,山西、黑龙江等11个省(区、市)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亏,减亏幅度达88.62%。

  从各地汇报的情况看,今年以来,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各地高度重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扭亏增盈信息通报制度和对重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分析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指导企业开展扭亏增盈工作。如陕西印发了《关于抓好今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扭亏增盈工作联系点的通知》,确定在减亏、搞活经营、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有代表性的几个县(市)作为省局联系点,分析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机制,狠抓落实。河南省粮食局于年初将省政府下达的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目标分解到各地(市),各地(市)再分解到县,目标量化,责任明确。江西等省采取局领导同志分片包干,就分片内地区的扭亏增盈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导和考核,推动全省扭亏增盈工作稳步前进。

  二是因地制宜解决企业“三老”中的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在做好政策性财务挂账上划集中管理的同时,多渠道、多方式消化处理企业经营性挂账。有的地方将经营性挂账集中到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实行新老划断,使企业轻装上阵,搞活经营。有些地方结合产权制度改革核销银行呆账等办法,对经营性挂账本金进行处理。有的地方通过企业搞活经营、创收盈利消化经营性挂账。通过对财务挂账遗留问题的处理,减轻了企业负担。

  三是加大企业自身改革力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各地进一步加强了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组工作的指导,将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做强粮食购销主渠道,支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新的企业用工分配和激励制度,企业经营机制得到转换,效益不断提高。今年1-10月份,山东省国有粮食企业统算盈利1.79亿元,安徽、江苏两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盈利超过4000万元。广西今年也扭转了长期亏损的局面,实现盈利2200万元。

  四是协调落实有关政策措施,为企业搞好搞活经营创造条件。一方面,各地建立了粮食收购资金动态反映机制,密切关注粮食收购动态,针对各地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农发行沟通,落实粮食收购资金,支持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掌握粮源,搞活购销。另一方面,协调出台了对政策性粮油储备企业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负担,支持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但由于今年以来,国际粮价波动幅度较大,金融危机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面临较多困难。加上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扭亏增盈工作难度更大。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企业“三老”遗留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主要是“老账”中经清理认定的未占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的政策性亏损挂账,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不能从企业剥离,企业背上了一些欠账。企业负担的各类历史经营性挂账包袱较重,目前全国还有700多亿元,每年仅利息就要支付40多亿元。由于企业“三老”包袱仍然较重,一些国有粮食企业经过改革改制后,经营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缺乏竞争力。

  二是企业自主开展粮食购销贷款困难。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尤其是县级粮库和乡镇粮所(站),由于经营性财务挂账包袱重,资产质量较差,竞争力不强,按现行农发行贷款政策,大多数企业难以满足自主收购粮食贷款条件。加上申请贷款程序复杂,环节较多,审核时间较长,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普遍反映难以得到农业发展银行的自主收购粮食贷款,影响正常经营。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活。目前,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仍然滞后,大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仍延续传统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跟不上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导致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市场竞争乏力。有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了规避经营风险,以代收代储粮食为主要经营形式。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仍存在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条联结不紧密等问题。一些龙头企业仍处于产业化的初级层次,产、购、加、销互补优势没有得到发挥,企业和农户之间没有形成真正利益共同体,难以形成辐射力和带动力。

  四是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有些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一方面基层国有粮食企业土地出让金和税收等负担较重。按照现行土地划拨目录规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用地不属于划拨范围,企业在进行公司制改造、更名注册公司过程中,办理土地等资产过户,需要缴纳大额土地出让金,而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支付能力。另外,有些地方改革改制后的国有控股或参股粮食企业不能享受原有的增值税优惠政策,有些地方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土地税、房产税等税收减征和免征政策尚未完全落实等问题,影响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经营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仓储设施陈旧,有的地方仓容严重不足。有些粮库已无法使用,有些虽然还可以使用,但急需维修。尽管各地近几年来,克服困难,新建或维修了一部分粮库,但还是难以满足地方储备粮管理和企业开展粮食购销的需要。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做好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要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高度,从筑牢粮食宏观调控载体、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切实重视和抓好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国有粮食企业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只有国有粮食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不断发展壮大,才能有效掌握粮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各地粮食部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粮食流通形势,认真分析当前国有粮食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化解金融危机中找生机,在扩大内需中抓机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行业发展。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一手抓加强指导,一手抓积极扶持”的原则,从转机制、用能人、拓产业、保稳定等方面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从卸包袱、修设施、供贷款、减税赋等环节积极为国有粮食企业搞活经营、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切实发挥粮食流通的主渠道作用。当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妥善解决企业“三老”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将未占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的政策性亏损纳入全部政策性挂账统一处理。结合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边实践、边探索,通过银行核销呆账、企业积极消化等多种方式,妥善解决企业经营性挂账。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国有粮食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的资金缺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落实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政策,促进社会和谐。

  (二)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要通过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打破区域限制,实行兼并重组,组建适应粮食购销新体制的公司制、股份制粮食购销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掌握粮源,继续发挥购销主渠道作用。要把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发展粮食产业化结合起来,积极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发展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增强抵御市场经营风险能力,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三)依托现有优势,切实增强企业经营活力。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因地制宜、因企施策,依托自身特点和区位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寻求经营发展上的突破。如利用本地区粮源充裕优势,扩大粮食购销,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依托本地区粮食深加工企业的优势,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开展代购代收代存;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开展外购外销,延伸经营触角等。要通过灵活的经营机制,搞活购销,搞活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积极帮助企业协调粮食收购资金,有效掌握粮源。要加强与农业发展银行的沟通与协调,对一个县市没有一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取得贷款资格的地方,协调农业发展银行,根据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国有粮食企业发放贷款,支持企业入市收购,积极掌握粮源。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国有粮食企业,协调农业发展银行提高办贷效率,加快贷款调查、审批和发放速度,确保企业及时入市收购。积极探索多渠道筹集粮食收购资金,搞好粮食购销。督促企业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进一步争取和落实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一是落实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有关税收政策。今年8月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地方商品储备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10号),对地方储备粮经营企业的减免税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最近,我局根据各地的执行情况,与财政部等部门进行了沟通,正在进一步完善储备粮企业减免税政策,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抓好具体落实。对完善粮食企业增值税政策问题,我局也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二是要抓住明后年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大粮食仓储设施改造和建设,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粮食仓储和物流设施建设投入,增强粮食仓储和购销能力。

  (六)切实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指导。各地要重视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出成效。通过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扭亏增盈目标与企业负责人的业绩考核挂钩,与职工的工资福利挂钩。建立和完善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信息通报制度和重点粮食企业经营分析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情况。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指导企业规范会计核算,降低费用支出。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内控措施,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同志们,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是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的理念,围绕粮食流通工作大局,深入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坚持解放思想,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为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来源: